背后非法当R多少坑遇上一游戏场华藏着集资丽的数字
最近在Web3圈子里,RWA(现实资产代币化)这个概念简直火得不行。看着那些把房地产、债权、股权等资产搬上区块链的项目,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也不禁要感叹:这到底是金融创新的未来,还是又一个披着技术外衣的资金陷阱? 记得2017年那会儿,我参加过一个区块链研讨会,当时央行刚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。如今6年过去了,类似的戏码又在RWA这个新概念下重演。有趣的是,虽然香港在2025年就要推出RWA的监管框架,但在内地,我们依然保持着审慎的态度。 非法集资这事儿,我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特征:第一是"无照经营",第二是"广而告之",第三是"稳赚不赔",第四是"殃及池鱼"。而真正的RWA项目,应该是资产数字化后的风险定价游戏,跟非法集资那种"空手套白狼"的把戏根本不是一个路子。 最近有个做房地产RWA的朋友来找我咨询,我就给他支了几招: 首先,千万别像发传单似的到处拉人投资。要设置门槛,像私募基金那样,只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开放。其次,别学那些P2P平台天天喊"保本保息",投资人又不傻,现在谁还信这个?最后,资金用途必须明明白白,就像公司发债搞基建那样,每一分钱都要能说明去向。 去年有个投资者跟我诉苦,说投了个号称年化30%的RWA项目,结果血本无归。我告诉他,这种教训其实可以避免: 首先,要像查户口似的把项目资产查个底朝天。房产证、股权证明这些都得看原件,不是拍几张照片就能糊弄过去的。其次,牌照资质这些"身份证"一定要查清楚,就像你买基金要看公募牌照一个道理。最后,对那些"拉人头"返利、限制提现的项目,赶紧跑,头都别回。 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天花乱坠的RWA项目宣传,我都忍不住想起2008年的次贷危机。当时不也是把一堆垃圾资产包装得光鲜亮丽吗?技术可以创新,但金融的本质规律永远不会变。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金融泡沫的老兵,我想说:RWA确实是个有趣的方向,但现在的市场就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,跌跌撞撞是难免的。在这个监管还在摸索、成功案例寥寥的阶段,与其盲目跟风,不如静观其变。 记住,在金融市场上,最贵的学费往往来自于那些听起来太美好的故事。当有人跟你说"这次不一样"的时候,往往就是最该警惕的时候。一、RWA与非法集资:看似相似却天差地别
二、项目方如何避免踩雷?
三、投资人怎么守住钱袋子?
四、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警钟:主流数字货币或将迎来深度调整
- 2024年AI代币真的要火了?这10个小市值项目值得关注
- 柴犬币迎来关键拐点?Shibarium交易量破纪录引爆市场期待
- VR教育革命:理想很丰满,现实还有多远?
- 传统银行的区块链突围:澳新银行代币化资产测试引发行业思考
- 金融巨头的怒火:摩根大通CEO为何对加密货币恨之入骨?
- 比特币ETF争夺战:Ark和21Shares如何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抢占先机?
- 通胀降温+就业放缓,美联储降息真的要来了?
- 币圈震荡期:11.5万美元比特币是机会还是风险?
- 闪电交易(Flash Trade)革命:打破传统跨链交易的桎梏
- ORDI币暴涨1100%的背后:一场疯狂的比特币狂欢
- ORDI币暴涨1100%的背后:一场疯狂的比特币狂欢
- 8.25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遇阻回落 以太坊创高后跳水
- 揭开NFT骗局的真面目:一位投资者的血泪教训
- 市场狂欢背后:是时候冷静思考了
- 牛市中的黄金坑:急跌反而是最好的上车机会
- 比特币的关键时刻:美国经济数据将如何改写加密货币走向
- 重磅!ETC即将迎来Spiral网络升级,这些细节你需要知道
- 区块链安全:用数据筑起数字资产的防护墙
- 比特币:美国军事专家眼中的网络安全核威慑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