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市稳定听听怎么的要香港人士业内场真凉说
最近香港稳定币圈子里可谓人心惶惶,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。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,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对这件事的真实看法。 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"香港稳定币要完蛋"的标题党,我都哭笑不得。你知道吗?香港的规定其实和其他金融中心大同小异。比如8000港币的交易门槛才需要做KYC,这可比欧盟1000欧元的标准宽松多了。 上周我和几个交易所的老总吃饭,他们都在抱怨的不是政策本身,而是实施细则的不明确。"每次去金管局开会都像在打哑谜"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CEO这样吐槽道。 我发现很多人误解了大厂退出的原因。以我了解的几家科技巨头为例,他们其实早就在全球建立了完善的KYC系统。问题在于把这些线下支付能力迁移到链上,不仅要砸钱改造技术架构,还得应付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要求。 举个真实的例子:某跨国支付公司为了满足香港新规,不得不专门组建了一个40人的合规团队。光是给现有用户补KYC这一步,预算就超了3000万港币。 这个问题最近被问得最多。根据我的观察:在香港的持牌交易所,这两个稳定币确实不太好找了。但你要是会用OTC或者链上P2P,暂时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。 不过说实话,我看着钱包里的USDT也在发愁。2026年后情况会怎样?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。最近我都在逐步换成合规稳定币,毕竟稳字当头。 对于那些资金有限的小型项目方,我建议重点关注沙盒计划。香港这边2000用户或1亿流通量的门槛,对初创企业来说还算友好。上个月我就帮一个做跨境支付的团队成功申请到了沙盒资格。 新加坡那边的试点项目也不错,不过名额实在有限。记得去年有个朋友的项目,等了整整4个月才排上队。 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监管风暴的老兵,我觉得这次香港的调整还算温和。比起美国那个"天才法案"直接卡死非金融机构的发币资格,香港至少还给创新留了空间。 市场总是在波动中前进的。与其被各种传言搞得人心惶惶,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政策,找到适合自己的合规路径。毕竟在这个行业,能活到最后的人,往往不是最聪明的,而是最懂得适应规则的。监管政策到底有多"狠"?
大厂们都在忙什么?
USDT/USDC还能用吗?
小玩家的生存之道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活跃地址首超比特币:加密世界的格局正在改变?
- 加密货币交易笔记:11月30日BTC/ETH实战复盘与心得
- AIA Chain强势登陆MEXC:又一个以太坊挑战者来了?
- 元宇宙:一场充满可能性的数字革命
- 比特币ETF:一场改变游戏规则的金融革命
- 当我们谈论币安和解时,其实是在见证加密世界的地理大发现
- 今日加密圈热点速览:从监狱金融到监管风向
- 比特币暴冲3.8万!这波行情是真牛市还是回光返照?
- ChainLink即将突破10美元?深度解析背后驱动力
- 全链稳定币USDV:美债背书+社区驱动=稳定币新范式
- 香港持牌交易所的上币狂欢:HashKey Exchange的战略布局解析
- 产业数字化转型再掀热潮:南京这场盛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?
- 日本数字货币新动向:日元稳定币即将问世
- 加密货币教父的陨落:赵长鹏认罪背后的行业地震
- 币安帝国的崩塌:一场美国主导的金融驯服行动
- 深夜行情观察: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博弈时刻
- 疯狂的市场!比特币多单斩获3000美元利润
- 当比特币减半来临:除了数字货币,这些上市公司更值得你关注
- 当区块链遇上AI:一场正在发生的数字革命
- 11月21日行情观察:BTC高位徘徊,山寨币如何挑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