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这如何个衍生金融剑理解双刃
每当谈起金融衍生品,很多人都会联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。但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想说衍生品本身并没有错,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。就像一把手术刀,在专业医生手中能救人,在普通人手里可能伤己。 这些年来我接触过太多投资者,他们往往把衍生品想得太神秘。其实说穿了,衍生品就是基于股票、商品、利率等基础资产"变形"出来的金融合约。比如期货,就像是给未来的交易上了个保险杠——我和你现在就约定好三个月后以固定价格买卖原油,这样不管市场怎么波动,我们都心里有数。 记得2015年油价暴跌时,有位做石油贸易的朋友就是靠提前买入原油期货对冲,硬是在行业寒冬中活了下来。而期权更像是给交易加了"后悔药"——花点小钱买个权利,到时候行情好就执行,行情差就放弃。去年有个客户买了特斯拉的看涨期权,结果马斯克一个推特就让股价起飞,那个期权翻了8倍。 这个市场里有三种玩家特别有意思:首先是"防御型"的对冲者,就像穿着防弹衣的士兵。我认识一个铜矿老板,每次签完大单就立即在期货市场锁定价格,用他的话说:"宁可少赚点,也不能让价格波动要了我的命。" 然后是"进攻型"的投机客,这些人简直就是金融市场的极限运动员。去年比特币从3万涨到6万那波,有个95后小伙子用期权杠杆,5万本金硬是滚到了700多万。当然,更多的人是摔得鼻青脸肿——这就是高杠杆的双面性。 最后是"平衡型"的套利者,他们就像金融市场的啄木鸟,专门找那些定价不合理的地方。我团队有个量化交易员,整天盯着几十个屏幕找期现价差,去年靠这个策略稳稳赚了30%。 最让我着迷的是衍生品拆解风险的能力。比如波动率交易,完全可以把价格波动的风险单独拿出来买卖。2018年美股暴跌时,有个对冲基金就是靠做多波动率大赚了一笔。 但必须提醒的是,期权交易中有个"时间杀手"——Theta。见过太多新手看着手里的期权随着到期日临近越来越不值钱,那种感觉就像看着冰激凌在太阳底下融化。还有波动率这个"情绪指标",经常把期权价格搞得像坐过山车。 记得刚入行时,我在裸卖看涨期权上栽过大跟头。当时觉得股价不可能涨那么多,结果遇到公司突发利好,股价两天暴涨40%,差点把半年的利润都赔进去。这个教训让我明白:衍生品是把双刃剑,用好了是风险管理工具,用不好就是自毁利器。 现在每次给客户讲衍生品,我都会强调:要先搞清楚自己是来对冲风险还是投机,要像了解自己的爱人一样了解你交易的品种。毕竟在这个市场里,最贵的永远是学费。衍生品的本质:金融世界的变形金刚
市场中的"三国演义"
衍生品的魔法与风险
我的亲身教训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熊市逆袭:从A3S Protocol看链游小而美的生存哲学
- 币安与SEC法律角力持续升温:监管机构强硬回应交易所抗辩
- Web3.0时代的数字伊甸园:当元宇宙遇见现实世界
- 加密货币投资指南:抓住11月的关键机会与风险
- 11月2日数字货币合约交易指南:把握市场脉搏的实战思考
- 币圈交易捷报:比特币空单狂揽400点,以太坊空单稳赚30点!
- 这个双十一,火币HTX玩出新高度!百万美金豪礼等你来拿
- 数字人民币如何重塑香港金融版图?狄刚揭秘未来走向
- Rollup赛道8月战报:zkSync领跑,Optimism陷入财务困境
- 加密货币行业的集体创伤:SBF事件给我们的警示
- 马斯克的X银行梦:天才构想还是白日幻想?
- 比特币狂飙背后:是机会还是陷阱?老韭菜的肺腑之言
- Web3.0每日观察:SushiSwap踏上Aptos新大陆
- 币圈大佬集体吹响牛市号角:这一次真的不一样?
- 比特币狂飙背后:是机会还是陷阱?老韭菜的肺腑之言
- 比特币站稳35000美元关键位:多头还能继续狂欢吗?
- 美国加密货币会计准则大变革:机遇与挑战并存
- 比特币生态的隐秘宝藏:谁才是真正值得押注的协议?
- 资深投资人深度解析:数字资产ETF的那些事儿
- Starknet空投内幕曝光:你的$STARK奖励居然和这些操作挂钩!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