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我密企们该当加杠杆业玩游戏恒大警惕起式什么
记得前几天我重读《价值投资经典战例之中国恒大》时,不禁为这个曾经的房地产巨头的陨落唏嘘不已。这本书原本是想证明作者对恒大的坚定看好,但有趣的是,现在回头去看,书中详尽罗列的那些风险警示反倒成了最具价值的"反面教材"。这让我想起了最近Vitalik在推特上提到的加密财库公司的杠杆风险,总觉得这些企业正在重蹈恒大的覆辙。 恒大的套路简直就像是在玩一场危险的杂技:上市圈钱→发新股→发永续债→资产抵押→拖欠供应商货款。这套"花式融资"组合拳打下来,表面看着光鲜亮丽,实则已经把企业逼到了悬崖边上。更可怕的是,为了维持这个危险的游戏,恒大后续还搞出了一系列骚操作——借钱回购股票拉抬股价,疯狂多元化扩张装点门面。说实话,这种操作在A股市场上可太常见了,就像是在给气球不断打气,却从不想着怎么扎紧开口。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当时国内券商们对恒大趋之若鹜,反倒是高盛这种外资投行一直保持冷静。这不禁让我想起巴菲特那句老话:"只有当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"现在想想,识别这种企业的风险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深的财务知识,只要问几个简单问题:它的主业是不是越来越弱?负债是不是越来越高?现金流是不是越来越紧张?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加密市场的财库公司。这些公司的玩法其实和当年的恒大颇有几分神似——通过股票、可转债、债券等方式融资,然后All in加密资产。其中发股票还算相对安全,但如果是直接发债,那风险指数就直线上升了。想象一下,当债务压力来袭时,它们不得不抛售加密资产还债,这很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。 有意思的是,持有以太坊的公司看起来似乎比持有比特币的更安全,因为以太坊质押能带来3%-4%的收益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反而觉得这里面藏着更大的陷阱。以太坊的价格波动会对质押收益产生杠杆效应——币价上涨时双重获利,这种"甜蜜的诱惑"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。 说到这儿,就不得不提某家号称要"持有5%以太坊"的加密公司。每次看到这种豪言壮语,我就想起段永平说过的一段话。这位投资大师说他最怕那些把"进入世界500强"挂在嘴边的公司,因为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服务好客户,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实现某些数字目标。 现在这家加密公司准备通过增发股票融资,金额甚至达到了市值的数倍。虽然目前还只是股权融资,但在这种"宏伟目标"的刺激下,我很担心它们会不会逐渐迷失方向,最终走上恒大那条高杠杆的不归路。要知道,在加密市场这个波动性极大的领域,过度杠杆就像是在火山口跳舞,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。 作为过来人,我想送给这些加密公司一句话:与其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市场占有率数字,不如踏踏实实把现金流管理好。毕竟在这个行业里,活得久比活得好更重要。加密财库公司的"杠杆诱惑"
警惕那些"豪言壮语"的公司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震惊!亿万富翁马克·库班竟栽在常见的加密骗局上
- Web3.0市场异动: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,DeFi生态持续扩张
- 币股融合新篇章:从数字黄金到价值引擎的华丽转身
- 以太坊的华丽转身:当质押收益遇上机构热捧
- 卡尔达诺(ADA)在熊市中逆袭:这次真能突破1.5美元大关?
- 美联储准掌门鲍曼的野心与焦虑:一个监管者的两难抉择
- 0822市场观察:比特币进入关键抉择期,鸽鹰之争牵动投资者神经
- 8月14日加密市场观察:比特币刷新纪录,以太坊蓄势待发
- 8月27日关键数据来袭:币圈老手教你如何应对市场变局
- 通胀数据意外走低,加密市场迎来暖风
- 当金融巨头纷纷入局:EVM正在成为华尔街的新基建
- 场外交易: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
- 8.26币市观察:比特币空头掌控局面 警惕最后一跌
- 美股狂欢背后:谁在为高价买单?
- 通胀警报拉响!美国PPI意外飙升打脸降息预期 加密货币上演深V反转
- Layer1争夺战白热化:金融科技巨头为何纷纷入局?
- 市场观察:CPI数据出炉后,金融市场何去何从?
- 8.22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BTC与ETH关键点位解析
- 美联储9月降息:市场热切期盼背后的隐忧
- 今夜CPI数据引爆市场,以太坊强势领跑,比特币能否后来居上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