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开富盛当人遇块链,一宴正场财交易机器见区启
最近在圈子里的老友们都在讨论一个叫Trains的新项目,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第一次接触DeFi时的兴奋感。作为一个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,我不得不说Trains确实把几个当下最火的概念玩出了新花样。 Train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那个叫TAI的金融大语言模型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他们白皮书里这个设定时,我差点没把咖啡喷出来——现在的项目方都这么敢想了吗?但仔细研究后才发现,他们是真的在认真做事情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你的USDT放进智能合约,然后让AI交易机器人7×24小时地在各个交易所寻找套利机会。 我有个做高频交易的朋友私下跟我说,现在人工操盘手根本干不过AI。Trains的机器人能在毫秒级别完成上百次交易,这要放在传统金融领域,光服务器托管费就得烧掉多少预算啊!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们的代币机制。TRT这个平台币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私募、预售,所有人必须通过质押NFT来挖矿获得。这种"硬核"玩法在现在这个充斥着割韭菜项目的市场里,简直是一股清流。 而且他们每个月都会根据团队业绩来分配NFT奖励,这让我想起了早年玩魔兽世界时公会按贡献分配装备的时光。这种设计巧妙地把社区激励和代币分发绑在了一起,团队做得越好,大家赚得越多。 说到NFT,Trains的创世系列可不是简单的JPG图片。这些NFT实际上是平台的"采矿许可证",持有者不仅能获得代币奖励,还能参与治理。官方把50%的NFT销售收入直接注入流动性池,这种实打实的做法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太难得了。 我记得上个月参加他们AMA时,CTO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:"我们的NFT就像德州扑克里的筹码,玩得越久,赢面越大。"这话虽然有点夸张,但确实道出了长期持有者的优势。 说实话,在经历了这么多项目起起落落之后,我对新项目总是带着三分怀疑。但Trains团队展现出的技术实力和设计理念,确实让我这个老韭菜都忍不住想参与一把。特别是看到他们12月就要上线TRT交易的消息,我办公室的几个90后小朋友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开干了。 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,再好的项目也伴随着风险。建议先小额试水,等摸清门道再加大投入。毕竟在这个市场里,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。AI+量化交易=降维打击?
代币经济学的另类玩法
NFT不只是图片收藏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SEC掌门人强硬表态:加密货币别再妄想逃避监管
- 欧盟MiCA新规:USDT等稳定币的生存法则
- 比特币矿工新机遇:Drivechain如何重构挖矿激励机制
- 亲手打造你的Rollup:BYOR项目完全指南
- 9.11主流币交易回顾:比特币实战策略复盘
- NFT在香港到底合不合法?一位资深律师的独家解读
- Big Time:GameFi行业的双面镜,是创新还是收割?
- NFT在香港到底合不合法?一位资深律师的独家解读
- 市场观察:特朗普政策扰动下 数字资产市场的博弈新局
- 告别发币噩梦:TP钱包与熊猫工具的傻瓜式发币革命
- 区块链晨报:数字身份赛道获资本青睐,监管风暴席卷全球加密市场
- 北美加密市场全景:机构主导的巨轮与稳定币的退潮
- 共创团队:用专业和温度重塑互联网投资新生态
- 从钱包到生态:Cregis如何重新定义GameFi基础设施
- SHIB的一分钱梦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- 以太坊破万不是梦?一个老韭菜的深度思考
- 比特币即将迎来重大突破?知名分析师揭示市场可能走向
- 比特币现货ETF:一场充满戏剧性的等待游戏
- Web3融资周报:风口上的1.61亿美元资本狂欢
- IC生态圈11个SNS融资项目盘点:从游戏到社交的Web3探索之路
- 搜索
-